廣西機關黨建網

當前位置:首頁 > 深化全民閱讀 建設書香機關 2025年區(qū)直機關全民閱讀活動

桂在閱讀丨最是書香能致遠

2025-05-14 16:08    來源:廣西機關黨建網
分享 微信
微博 空間 qq
【字體: 打印

成長記憶中總有一個熟悉的場景,那是一個炊煙縈繞的小鎮(zhèn),遠處田埂的雞鴨開始陸續(xù)歸攏,自行車轍在斑駁的路面交錯出傍晚的閑適,早歸的兒童在夕陽余暉中奔跑揚起輕微的塵埃,隔壁的阿姆坐在門口端起熱氣騰騰的米飯,而我家陳舊的書桌旁,爸爸正在津津有味地翻著幾本舊書。

爸爸其實是個生意人,少年時期就走南闖北,有過很多嘗試,也有過很多不易。他曾經在烈日下擦拭如瀑的汗水,在暴雨中搶運剛進的貨物,在三伏天里與人面紅耳赤地討價還價,在除夕夜飄著雪吃泡面當年夜飯。那些年,他總是“一路奔波無定所,風餐露宿難卸鞍”,但這樣風塵仆仆貌似粗獷的人卻總將“一粥一飯,當思來處不易”“半絲半縷,恒念物力維艱”掛在嘴邊。用現在的話說,畫面也許是違和的,在很多人眼中,倉廩實才知禮節(jié),衣食足方知榮辱,物質缺乏年代的知書達理顯得蒼白無力,個人追求在實際的成就面前似乎滑稽可笑,但哪怕每次這樣說工友們都笑他,他依然樂此不疲。

直至快要成家,媽媽那時因聽媒人說爸爸看過很多書,懂很多道理,是有文化的人,就跟爸爸結了婚。但每每看到爸爸混淆油鹽醬醋,卻在人堆里引經據典,她就哭笑不得。但自我們剛記事,姐弟們就總是被爸爸要求站成一排背誦他手抄的四書五經,同時他自己做了一塊黑板常年掛在小院墻邊,時常將一些小詩小句寫上,讓我們去接句,什么時候發(fā)現被接上了他就會特別高興,這時候家對面的小賣部就是他對我們的獎賞。在爸爸的“威逼利誘”下,孩童的我們已經隱隱約約被書里面金戈鐵馬的豪情、氣吞日月的帝王、百戰(zhàn)浴血的猛將、高冠博帶的謀士、溫婉賢淑的仕女所吸引。每讀蠻夷番邦來犯,恨不能跨越歷史長河,提天子寶劍,蕩平不臣之心;每遇楊柳依依雨雪霏霏就想剪一枝禿筆,為那繁華日月延篇。于是,某種向往也在我們心里埋下了種子,開始主動翻閱起爸爸書架上厚重的書籍,那四大名著總要放在一起,我們發(fā)現《水滸傳》的文字版其實很幽默,比電視劇拍的有意思多了;燙金的《資治通鑒》旁邊要擺《曾國藩家書》,毛主席系列文選擺滿了書架的一層。回想那些書基本都是模糊的字跡,粗陋的裝訂,大概都是爸爸在各種書攤上淘來的盜版貨,卻成了我們成長過程中厚重的饋贈,不僅讓作文里有了上下五千年,也讓往后時光多了很多思考的底蘊。

然而,因為孩童愛玩總是天性,童年的記憶中也夾雜著很多委屈。那時爸爸總讓我們“惜取少年時”。他崇尚“自奉必須儉約”,經常會一遍遍地翻閱同一本書,總說“舊書不厭百回讀,熟讀精思子自知”,有一次姐姐貪玩撕了爸爸的書頁折了千紙鶴,他心痛不已,說起了爺爺的故事。爺爺是一個遠近聞名的教書先生,在那簞瓢屢空的舊時光,爺爺甚至自學了英語和俄語,教附近的學童們念起了ABC,至今小鎮(zhèn)仍流傳著爺爺當年翻譯蘇聯物資說明書的事跡。而爺爺的好學潛移默化地感染著爸爸。我仿佛透過斗轉星移,看到一個樸素的教書先生家中,侃侃而談的父親,在給那個衣衫襤褸的尚未開智的男孩傳道授業(yè),那一幕似乎別無長物,卻又富麗堂皇。書籍就是那時候成為爸爸的精神食糧,他相信“至樂莫如讀書”,相信“書中自有黃金屋”。然而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歲月里,書籍是極其奢侈的資源,一本半本的書他能重復看好久,就像他所說的“讀書志在圣賢,非徒科第”。小小的我們仰頭看到爸爸眼中的光,似懂非懂地理解了他,從此以后也學著珍愛每一本書。

初中畢業(yè)時,很多同齡人選擇輟學打工,在我們那個小鎮(zhèn)似乎有心照不宣的默許。那時候一個小閨蜜說起去她姐姐的所在地進廠,我回家跟爸爸說起此事,記得爸爸忽然就沉默了。那是暑假的一天,爸爸說“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”,讓我收拾一下跟他去外地進貨。在那個暑假,后半程“新月如弓馬蹄翻,穿過東嶺越西川”。我走過了武漢長江大橋,看到了洶涌的黃河水,經過了陜西蜿蜒的進城路,從洛川的樹上親手摘到了一顆蘋果。那一次30多天的行程,我跟著爸爸走過了多少地方已經記不清了,尚未讀夠萬卷書,我卻行了萬里路。只記得快到北京時,我正興沖沖地計劃要去看天安門和長城,爸爸卻帶著我返程了。他說北京得靠你自己去。也許爸爸面對北京有“近鄉(xiāng)情怯”之感,這個“鄉(xiāng)”就像趕考的文人內心及第的夢想。那時候爸爸純凈的初心在我心里也生根發(fā)芽了,至此,去北京忽然成了我的目標。直到后來,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去北京讀大學,帶著爸爸踏過了北京的每一個地標,我才讀懂了爸爸當年的意味深長。

后來日韓文化席卷年輕人的談資,能流利說出幾首韓國歌曲或者幾本日本漫畫,成了少年們驕傲的資本,我們也不例外,開始背著爸爸偷偷買漫畫書,爸爸知道以后也不生氣,因為這時候他看書的范圍也從史書典籍延伸到了金庸古龍,似乎有著古典文人唯尊一道的清高,就像林黛玉看西廂記被薛寶釵發(fā)現后的羞愧難當,他也自我感覺沒有批評我們的底氣,畢竟都在偷看“別的書”,只文縐縐來一句“讀書患不多,思義患不明;患足已不學,既學患不行”。我們似懂非懂,感覺就是看書就行。再后來,就是網絡青春疼痛文學成為課桌里的新風尚,這是爸爸最不喜歡的一類書,他認為讀書目的在于上可“仰天地之偉觀”,下可“明世間之至理”而不應是“為賦新詞強說愁”,這時候我們已經可以拿“但使書種多,會有歲稔時”來堵得他啞口無言了。后來家里書越來越多,搬了幾次家,爸爸的行李幾乎只有書,每每這時候他總拿孔子搬家亦唯書而已沾沾自喜。大學之后我們更多在看專業(yè)書籍,爸爸偶然拿起我的高等數學,我說這不適合性情閱讀,同時給他科普了此書之難。爸爸說“讀書百遍,其義自見”,想想確實無從反駁。

爸爸之愛書,延伸至對知識無盡的期待和孜孜不倦的探索,延伸至身體力行。每天雷打不動的新聞聯播,是爸爸知識庫與時俱進的力量,我在外地的幾年,每次掛電話前他都不忘提醒我要看新聞;他會炫耀他的“學習強國”平臺早突破了九萬多分,微信里總是他轉發(fā)過來的收藏好文;對各類新發(fā)掘的未知領域,他似乎開辟了系列自學專題,飯前飯后跟我們科普三星堆之謎,聲稱如果真有穿越那唐玄宗年代萬國來朝的時期應是首選;甚至影視劇里的大量改編也讓他找到了不一樣的樂趣,找錯處并隨時跟我們科普與之有關的前因后果成為必備節(jié)目。如今,他一如既往地堅持“黎明即起,灑掃庭除”,他依然會在外面書店書攤久久流連。他開始了臨摹字帖和工筆花鳥,也開始分析起方文山的歌詞。他似乎墨守成規(guī),卻又與眾不同,不離其宗的是他一直崇文重道,一直注視著他的孩子們,以最質樸的赤子之心,感染著我們。當我們面臨一個個重大選擇,總有他告知的數千年文明智慧的指引,也許我們姐弟并未達到他常謂的“齊家,治國,平天下”,但“達則兼濟天下,窮則獨善其身”確已成信。

有一次弟弟帶小侄女來家里,我聽見弟弟不經意間教她念起了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。我有一瞬間的恍惚,多少年前,爺爺曾這么教爸爸;多少年前,爸爸也這么教我們。而如今,一個小女孩正在延續(xù)我們家與書有關的故事。那一刻我看到了傳承的具象化,而載體就是賦予我們面對未來的淡定和從容、告訴我們應保持學習與熱愛的閱讀習慣、書香信仰,這是歷史亙古流長的智慧,是連接祖輩希冀的紐帶,是一年又一年中累積的美好,必將歷久彌堅。

(作者單位:自治區(qū)信息中心數字經濟運行分析監(jiān)測處李靜。本文系2025年區(qū)直機關“桂在閱讀”主題征文比賽二等獎獲獎作品)

如东县| 海伦市| 巴东县| 宿州市| 泾川县| 永吉县| 大方县| 尖扎县| 中宁县| 永州市| 阿鲁科尔沁旗| 临朐县| 永嘉县| 佛山市| 特克斯县| 都昌县| 綦江县| 西宁市| 红桥区| 保靖县| 淳化县| 隆林| 灯塔市| 东至县| 凌源市| 芒康县| 岚皋县| 波密县| 吴堡县| 扶绥县| 筠连县| 北流市| 封丘县| 青田县| 吕梁市| 峨山| 华宁县| 鹤山市| 格尔木市| 湘乡市| 准格尔旗|